一带一路

渝湘黔合奏环保新乐章 “锰三角”旧貌换新颜

作者: 发布于:2021/3/17 16:47:22 点击量:

龙建兴这一天起得特别早,凌晨5点钟就出发,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火焰土村的村子里做了一次告别性的溜达。2018年,龙建兴一家7口如愿搬进了沈从文笔下那世外桃源般的“边城”,住着县政府在移民新村分配的宽敞新房。

  比龙建兴还早享受搬迁福利的是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高楼村村民。该村属于矿区开采点,2012年因矿山安全和环境整治,对陈先武、冉启和、刘波等216户,895人进行了整体搬迁。其中135户搬迁至溶溪镇晨光居委会场口组生活。“比起一起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山洼,现在的日子那真是福窝”。这都得益于县委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1615878414683990.png

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矿山移民新村

  “锰三角”曾经的辉煌

  位于我国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松桃县”)、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以下简称“花垣县”),因锰矿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锰三角”。

  据花垣县县长隆立新、秀山县副县长陈宏波、松桃县副县长吴峰介绍说:“锰三角”地区因锰矿资源丰富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开发利用锰矿资源。锰产业在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秀山、花垣、松桃三县产业扶贫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花垣县因为锰业一举拿下湖南省工业强县的桂冠,松桃成千上万的百姓因锰致富,秀山县依靠锰业发展使民族工业实现零突破、跃居渝东南之首、一改财政赤字旧貌。

  随着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和“绿水青山”的要求,如何在坚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同时继续发展锰业产业,努力发挥其在巩固区域脱贫成果、振兴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努力处理好过去锰业粗放发展时期遗留的环保问题,成为摆在地方党委政府面前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解答的问题,考量着地方党委、政府的科学发展观。

  渝湘黔“锰三角”的产业蝶变

  花垣县锰矿储量居全国第2位、铅锌矿储量居全国第3位,有“东方锰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国“国矿民采”的先进县,花垣县曾召开过全国性的典型推介会。然而,在美誉背后,却是乱象丛生的矿业经济,千军万马上矿山,锰和铅锌矿硐的数量达1227个。随着矿业企业的增多,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水质被污染得十分厉害。

  然而,经过改造后,现如今花垣县的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基本成型,茶叶、烟叶、蚕桑、湘西黄牛养殖及交易中心、民族特色产业苗绣发展红火,以《边城》为原型的旅游特色小镇游人如织。2014年,习总书记在十八洞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如今的十八洞红色旅游业正如火如荼。

  松桃县拥有锰矿资源量6亿吨以上,矿石平均品位在20%左右,资源禀赋造就了锰产业的持续发展,但生产一吨电解锰就会产生7-10吨锰废渣,资源浪费严重。2005年,在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开始对尾矿库和废水持续治理。如今,松桃县的锰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态环境逐年变好,松桃县出境断面水质常年II类排放标准,锰含量0.5mg/L以下。

  据副县长吴峰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县涉锰企业已减少到12家,占工业比重36%,产能22万吨。除了保留了部分涉锰企业外,松桃县还发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其中畜牧业中生猪养殖100万头,农业以油茶、茶叶、药材为主要种植业。如今,松桃县的养殖、农业、电解锰成三足鼎立之势。

  未来,依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资源综合利用会成为锰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比如发展锰酸锂电池产业。中共松桃县委书记李俊宏介绍道:“我们的锰酸锂电池产业正在规划中,若有企业来投资锰矿渣综合利用项目,政府将给予优厚补贴。未来,我们要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让旧业态全速革新,新业态全速崛起。”

  2017年,中央第一轮环保督查到秀山县,指出“18家电解企业锰渣场均无防渗系统,总体整改工作推进缓慢”。现如今,23个锰渣场,除了在产企业7个在用渣场和5个遗留渣场由生产企业承担治理外,其余整治工作全部由政府负责,投资1.56亿元,正在对存在地下水和突出问题的5个遗留锰渣场实施深度治理。中共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说:“过去不科学发展、盲目蛮干损失太大,企业交的税费都不够治理费用,教训深刻”。目前秀山保留了7家电解锰企业,在政府的规划中,我们会持之以恒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下去,走出一条符合县情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1615878461868510.png

治理后的秀山锰渣堆场

  通过近年的全面治理,秀山县域内国控、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出境断面水质保持II类以上,水质持续好转。秀山境内的梅江河已恢复往日的清澈。夏天,小孩子到河里游泳的多了,白鹭也多了起来。

  除了整治矿产业,秀山县还依托武陵山片区的地域优势,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县境内38万亩的中药材,引来深圳海王制药海王金樽秀山加工厂、步长制药保健品、天津红日医药颗粒配方加工、华山药业、重庆国泰康宁制药的109个品种片剂、颗粒生产线落户。副县长陈宏波介绍说:真正发展要靠市场手段,加上政府的诚信兑现,“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的最好选择,秀山已完成了从单向到多元到集成的发展过程。”

1615878489442883.png

花园式的贵州武陵锰业锰矿制粉车间

  武陵锰业是“锰三角”最大的电解锰企业,在贵州松桃和重庆秀山境内分别建有电解锰加工厂。其中松桃加工厂作为锰行业环保节能的示范项目,严格按国家环保要求和能耗标准设计、建设。其中,渣场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贵州省标准建设,是“锰三角”地区最标准、最规范的防渗渣场;还在同行业中首家采用最先进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同时,在管理上严格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环保日常监督管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松桃锰厂工业“三废”处理完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自投产以来,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及重庆市秀山县环保部门长期监测以及对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的持续检测中,达标率为100%。从业20多年的武陵锰业负责人杨正文,经历了有关锰业政策的各项变革和行业的“大淘洗”,带着对锰产业的特殊情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要不惜代价,成为锰行业的一面旗帜。”这已成为武陵锰业环境治理的文化标准。

  短评:“舍”与“得”的智慧

  矿产资源丰富的“锰三角”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整顿矿业秩序,找准并开始走上一条传统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这“舍”与“得”之间,彰显的是一种智慧。曾经以遍地开花的矿产经济支撑“半壁江山”的“锰三角”,不再依赖带血GDP数据,而是投入巨额的财政资金进行整治。这样的舍弃,需要胆略,更需要智慧。

  “舍”与“得”之间,是辩证法。在整顿中“舍得停”、“敢于整”,赢来了持续发展的机遇。昔日遍地开花的小矿、小窑,换来了武陵锰业等大型锰矿企业的横空出世和整个支柱产业的升级换代,迎来了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整个县域经济将走得更远、更扎实。

  “锰三角”地区着眼长远谋划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做法,是执政者追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之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上一篇:河北大洋,再创辉煌 ——记河北大洋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

下一篇:让国人爱上黔酒:黔皇酱酒新品发布会第一站将在瑞安隆重举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6128号-2
联系电话:010-87156859 地址:国家新媒体大厦B1-O3O演播室